儲能鋰電池國標有那些
發布時間:2020-10-20 13:10:33
產業要發展,標準不可缺。2018年以來,沸沸揚揚的國內外起火事故給正在起步的儲能產業澆了一盆冷水,也讓儲能的安全問題成為輿論焦點。
有業內專家認為,儲能事故其實并非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問題,而更多是標準的問題,原有的儲能電池技術參數與現有的電力系統并不匹配,包括電池在額定容量和額定功率的標注方面有深刻的問題。
一直以來,業界都在強調動力電池與儲能電池的差異,但具體該怎么區分并沒有明確的標準。只能大概地知曉動力電池主要用于汽車,儲能電池主要用于調峰調頻或存電。而近幾年儲能市場借了電動汽車市場的東風,發展迅猛,但相關標準一直使用的還是動力電池電芯相關標準,在2019年之前儲能電池電芯專用標準還處于空白狀態。
為什么儲能電池需要建立自己的專用標準呢?實際上,如果從應用場景的差異去分析便不難理解。電動汽車僅僅搭載幾十個、幾百個單體,而儲能電站則是成百上千個單體,儲能對電池的參數信息知情度、準確度要求非常高。如果儲能電站顯示電量和實際電量出現誤差,在電網調度時,可能出現事故,影響電網穩定運行。下面保定星馳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儲能鋰電池國標的內容。

國標問世,難度升級
標準既需要技術引領,也需要政策法規從上而下的導向。國家能源局協同其它主管部門曾多次發文,力推儲能標準化工作。根據最新發布的《關于加強儲能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方案》,要求到2021年,建立起較為系統的儲能標準體系。
從國家的頂層設計來看,建立起中國獨立的標準和認證檢測體系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由于模糊的性能指標和標準規范的缺失,讓許多安全問題隨之而來,而且儲能系統發生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社會影響和危害程度等遠遠大于動力電池產品,這成為電力儲能走向大規模應用的障礙之一。
電池的本體安全作為整個系統安全的基礎,也成為中國標準制定者主要考量的因素。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儲能與電工新技術研究所儲能電池檢測評價技術研究室主任官亦標在接受采訪時認為,傳統的測試評價體系不能客觀的反映電池面向電力儲能應用需求的真實技術性能和指標參數,導致制造企業和用戶之間關于電池的信息并不對稱。完全用動力電池做儲能電池,不僅性能難以達標,而且還存在安全隱患。
2019年1月,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布的《GB/T 36276-2018 電力儲能用鋰離子電池》標準終于問世。該標準從起草到發布,花費了近兩年的時間,通過對產品提供方和使用方的摸底,尤其對中國電網特殊的工況設置了很多細節方面的規定,對電力儲能電池專用標準有了進一步的明確:
以功率—能量(Wh)這套參數為基本測試評價條件,告別傳統的電流—容量(Ah)這一參數體系;
將電池的充電和放電性能置于同等重要位置,分別提出技術要求;
強化對電池單體、模塊的熱特性評價,最大程度上保證電池的本體安全;
設定電池單體、模塊、簇遞進的產品層級,對其分別進行測試評價,三者之間既相互獨立又互為補充。
有保定星馳小編表示,與國際標準相比,中國標準在電池性能和熱失控指標方面要求更細、更全面。觸發電芯熱失控的方法均為加熱法,通過規定較少的觸發方法限制了產品測試方案的選擇性,相對提升了產品通過測試的嚴苛性。
此外,中國標準并未涉及評估電池系統對抑制熱失控擴散能量釋放速度的要求,而是不允許電池系統發生熱失控及熱失控擴散,這對儲能技術的發展起到了更高水平的引導作用。
感謝您觀看儲能鋰電池國標的相關內容,感謝您的觀看。
上一條:5g通信基站電池廠家價格